廢氣處理設備的工作方法和催化燃燒的步驟
為防止廢氣處理設備系統(tǒng)爆炸事故,要對廢氣進行預處理,降低排入廢氣處理系統(tǒng)的可燃物濃度,如對反應釜廢氣排放口設冷卻或冷凍回收裝置,或活性碳纖維吸附回收裝置;禁止高于爆炸下限的可燃蒸汽和可燃氣體排入廢氣管道系統(tǒng)。在廢氣系統(tǒng)設計前,要對各廢氣吸入點的可燃物濃度進行檢測分析,控制各廢氣吸入點的易燃物質的濃度低于爆炸下限,并要進行正常工作狀態(tài)或非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的可燃氣體濃度檢測。
當某廢氣吸入點各種工況可能吸入的可燃物濃度超過 濃度時,要改變工藝或設備,如補充新風或進行惰性化處理。對可能會產生廢氣濃度接近爆炸下限的廢氣支管道設置在線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器和新風補充設施,在線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器應和新風補充設施聯鎖。反應釜應盡可能采用密閉式,避免有空氣(氧氣)進入反應釜和廢氣管道,降低廢氣中氧氣含量,當然能惰性化(如充氮) 。
廢氣處理設備對廢氣進行預處理,對各車間內產生的廢氣進行分析,存在禁忌物質的廢氣應分開處理。當廢氣管道內可能沉積危險物質時(如活性碳、疊氮化合物等)時應考慮對廢氣管道進行定期清洗。在廢氣管道設計、安裝時須應考慮有 的斜度,方便積液的排除,避免積液積聚過多而導致廢氣管變形和殘留的混合物過多,引起二次爆炸;并對廢氣總管內的積液進行定時排液。廢氣管道在各危險點(如支管接入總管處)設泄爆板,以減少爆炸氣體大量回沖反應釜,產生連鎖反應。
廢氣處理設備的工作方法:
1、稀釋擴散法:將有臭味地氣體通過煙囪排至大氣,或用無臭空氣稀釋,降低惡臭物質濃度以減少臭味。適用范圍:適用于處理中、低濃度的有組織排放的惡臭氣體。優(yōu)點:費用低、設備簡單。缺點:易受氣象條件限制,惡臭物質依然存在。
2、水吸收法:利用臭氣中某些物質易溶于水的特性,使臭氣成分直接與水接觸,從而溶解于水達到脫臭目的。適用范圍:水溶性、有組織排放源的惡臭氣體。優(yōu)點:工藝簡單,管理方便,設備運轉費用低產生二次污染,需對洗滌液進行處理。缺點:凈化效率低,應與其他技術聯合使用,對硫醇,脂肪酸等處理效果差。
3、曝氣式活性污泥脫臭法:將惡臭物質以曝氣形式分散到含活性污泥的混和液中,通過懸浮生長的微生物降解惡臭物質,適用范圍廣。優(yōu)點:活性污泥經過馴化后,對不超過 負荷量的惡臭成分,去除率可達99。5%以上。缺點:受到曝氣強度的限制,該法的應用還有 局限。
4、多介質催化氧化工藝:反應塔內裝填 的固態(tài)填料,填料內部復配多介質催化劑。當惡臭氣體在引風機的作用下穿過填料層,與通過 噴嘴呈發(fā)散霧狀噴出的液相復配氧化劑在固相填料表面充分接觸,并在多介質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惡臭氣體中的污染因子被充分分解。優(yōu)點:占地小,投資低,運行成本低;管理方便,即開即用。缺點:負荷,不易污染物濃度及溫度變化影響,需消耗 量的藥劑。
廢氣處理設備進行催化燃燒的步驟。
1、進入催化燃燒裝置的氣體 要經過預處理,除去粉塵、液滴及組分,避免催化床層的堵塞和催化劑的中毒。
2、催化燃燒反應放出大量的反應熱,因此燃燒尾氣溫度很高,對這部分熱量 回收。一般 先通過換熱器將高溫尾氣與低溫氣體進行熱量交換以減少預熱能耗,剩余熱量可采用其他方式進行回收,在生產裝置排出的廢氣溫度較高的場合,如漆包線、絕緣材料等烘干溫度可達300度以上,可以不高置預熱器和換熱器。但燃燒尾氣的熱量仍應回收。
3、進行催化床層的氣體溫度 要達到所用催化劑的起燃溫度,催化反應才能進行。因此對于低于起燃溫度的進氣, 進行預熱使其達到起燃溫度。特別是開車時,對冷時氣 進行預熱,因此催化燃燒法 適于連續(xù)排氣的凈化,經開車時對進氣預熱后,即可利用燃燒尾氣的熱量預熱氣體。若廢氣為間歇排放,每次開車均需對冷氣癸進行預熱,預熱器的頻繁啟動,使能耗增加。氣體的預熱方式可以采用電熱線也可以采用煙道氣加熱,目前應用較多的為電加熱。
4、進行催化燃燒的設備為催化燃燒爐,主要應包括預熱與燃燒部分。在預熱部分,除設置加熱裝置外,還應保持 長度的預熱區(qū),以使氣體溫度分布均勻并在使用燃料燃燒加熱廢氣時,火焰不與催化劑接觸。為防止熱量損失,對預熱段應予以良好保溫。在催化反應部分,為方便催化劑的裝卸,常設計成筐狀或抽屜狀的組裝件。